凤凰湟盘网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风暴分类目录网的编辑 人员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31
  • 快审网站:10
  • 待审网站:0
  • 文章:2586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发布日期:2021-06-03 23:27:01 浏览:

前几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权威人士关于中国经济的谈话,中国经济描绘l字型趋势的文案占据了各大报纸媒体的头条,将刘鹤推向了风口浪尖。 坊间推测,这位权威人士是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 原来,几年前刘鹤就准确预测过经济危机后的走势,获得过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那么,他到底是谁? 还有必须要拜读的复印件吗?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刘鹤: 1952年出生于北京,研究生学历,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mpa )。 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年6月,刘鹤执笔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悟空经济科学奖。

经济学家胡祖六推荐此文如下。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是刘鹤负责的重要课题研究报告的总结。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用粗线勾画了两次危机的大背景和表现症的异同,进行了常见的、值得重视的注意和评论,并与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三点比较,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性思考和建议。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刘鹤文案准确指出了危机爆发后,决策者面临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三大挑战。 在民主政体中,这些挑战可能绑架政府危机处置的政策和策略,导致处置迟缓,甚至急于牟利,在保护主义等中长期采取危害性政策。 但是,我认为美国迄今为止的政策把握还很平衡,没有变得极端。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另外,市场经济呈现固有的周期性波动,有时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市场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 遗憾的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错误地认为中国左派势力开始崛起,西方资本主义破产,结果导致中国近年市场化改革与开放齐头并进,错失良机。 通过客观认知地判断西方金融危机,中国可以吸取有益的教训,有助于今后更有效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更好、更快地推进整体改革进程。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对全球大危机进行两次比较研究》

文/刘鹤

这次危机爆发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场危机可能持续的时间,可能发生的深远的国际影响,以及我们的对策。 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这些机构完成了非常出色的分报告。 本文是这项研究的总报告。 总的来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都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积累到无法自我调节的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一.研究的目的、做法、基本逻辑

1 .这次研究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过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其首要原因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是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比较积极推进自己的工作。 我们开始这项工作后,立刻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结论的好奇心全面上升了我们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兴趣。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2 .有一点在自然科学行业,理解和评价多在实验室进行,但社会科学没有研究室。 在自然科学中,宇宙天体学、气候学、生命科学等一点学科也无法在实验室验证。 在统计数据不充分、研究对象充分泛化的情况下,替代的研究方法有可能进行历史比较。 正如自然界存在气候变化的长周期一样,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只要时间跨度足够大,就会发现历史的重复现象和相似之处。 (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世界存在着约45~50年的驱动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周期。 熊彼特在1939年提出,以技术革新为驱动,存在约48~60年的经济增长周期。 范杜因在1979年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中提出,技术创新具有寿命周期,将较长的技术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弗里曼在1982年的《关于失业、技术创新长波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研究》中,着重从技术创新扩散和雇佣关系的角度拆除漫长的技术周期)。 幸运的是,这两次危机之间的实际间隔约为80多年,加上上次大萧条以前的历史背景时间,可用于比较研究的时间超过了100年。 在这一百多年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也经历了两次最大的繁荣和经济衰退的交替。 这个宝贵的时间成为了进行比较研究最难得的实验场所。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3 .本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历史的周期率。 本文认为周期性是历史变化和自然界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 历史在时间上足够长,不断重复自己。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周期率首先表现为繁荣和经济衰退的交替,但这种交替只是拆解问题的出发点(见《资本论》关于经济周期的记述)。 这项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找出在两个繁荣萧条中发生了哪些最引人注目的事情的先后顺序和相似度,更确切地说,这项研究是要了解两个危机发生前的技术和经济背景的相似性,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行为和大众心理的特点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4 .历史的重复自己有线性的方法和非线性的方法,有逻辑准确的变化规律,也有逻辑不清晰的意外变化,更有无法解释的历史混乱。 所有这些都是进行这项研究的魅力所在,也是难点。 以下报告按照马克思主义解体方法,总结两次危机的不同点,总结两者的共性优势,试图得出初步的政策结论。 由于历史事件和比较对象极其宏观,翻阅资料、比较数据的研究时间非常有限。 我们的解释选择了比较粗略的方法,解释的要点是什么,不是理由。 要说明什么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这个研究大纲只是更深入研究的出发点。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2.2次危机的不同

在凝聚两个危机的共同点之前,需要看到两个危机存在的巨大差异。 很明显,两次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的程度不同。 从危机爆发初期的情况来看,1929年大萧条造成的经济总量损失和商业破坏将大大超过此次金融危机。 但是,继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的快速发展进展越来越多,美国失业率连续两年多居高不下,持续维持在9%左右,房价仍在低位徘徊,复苏过程曲折。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经济、社会、政治发生共振,产生负面反馈,不确定性和风险持续加剧。 总的来看,此次危机短期杀伤程度较轻,但调整需要更长期,深远的影响可能难以估计。 总而言之,两次大危机有几个主要区别: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1 .人口结构不同。 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大萧条期间人口年龄轻,中等收入者比重低,教育水平也不高。 这次危机发生时,人口年龄大幅上升。 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教育水平提高,福利化制度和人口年龄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适应性下降,人们更愿意维持现状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2 .技术条件不同。 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这次危机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二次技术革命之后,人类的技术进步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在军事行业,核武器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国家拥有平衡的能力,很少有国家希望通过世界战争来处理国家利益争端。 相反,核力量带来的恐怖平衡已成为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另外,这次金融危机是在新闻化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发生的,这加剧了风险的扩散和共振,使这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市场同步波动更明显。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3 .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演变。 大萧条后,资本主义国家吸收了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在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从无到有,并日益完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立了稳定器和制动系统。 另外,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基于对上次大萧条的认识,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了迅速的直接干预,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经济自由落体的状态。 因此,这次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短期损害没有达到上次大萧条的程度。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4 .全球化程度不同。 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框架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度大幅提高( 1928年世界贸易占全球gdp的16.7%,2007年为51.6% )。 目前,全球货币制度以纸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了以前流传下来的金本位制度,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大幅提高,跨境投资现象比较普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1980年总额为5190亿美元, 同期全球GDP 3.4 %的增长率(数据来源: imf网站、wind数据库) ) ) ) ) ) ) )以上,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更加融合了单一国家的优势和其他国家的优势。 虽然会出现保护主义思潮和各种伤害不自私者的行为,但这些方法会损害本国政府、公司和居民的利益。 因为这样会很短命。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5 .新兴国家的崛起和世界经济的格局不同。 上次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欠发达国家受到了严重的外部震荡,但无奈被消极接受,无力恢复世界经济。 这次危机完全不同,世界力量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 ( 1929年美、欧、日以外的亚非国家的gdp合计占世界gdp的23.3% (占年42.6% ),达到危机期间2009年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90 ),发达国家内需下降) )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抵御两次危机的共同优势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着重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总结两个危机的共同点。 初步得出10点结论,简要说明如下。

1 .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都是发生了重大的技术革命之后。 长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引起繁荣,繁荣是经济衰退的原因,重大的技术革命引起大繁荣,引发大萧条是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表现。 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这次危机发生在第三次浪潮之后(以电力技术广泛应用为驱动力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870年,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以电子计算机、核能技术、航天科学技术为驱动力的第三波始于1945年,1978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开启了以新闻技术广泛应用为驱动力的新闻和新经济革命)。 重大的技术革命总是极大地解放生产力,这不仅改变着生产函数和带来毁灭的创新效应,而且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对社会结构、地缘政治、国家力量产生深远而根本的影响。 如果生产关系的调整滞后于技术创新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上层建筑的调整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则潜在的危机风险必然增大。 关于这个问题,有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充分描述过,康德拉季耶夫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不同的是,从技术革命发生到危机发生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1870年以后发生的电力技术革命离1929年危机发生有60多年的间隔,1980年以后发生的新闻技术革命离这次金融危机只有30多年的间隔。 其警世的意义在于,今后发生重大技术革命后,不仅要认识其进步作用,挖掘其带来的机遇,还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随之出现,充分估计其振动性的影响和挑战。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2 .危机爆发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采取了极其放纵的经济政策。 1929年大萧条之前,柯立芝总统实施了以放任闻名的经济政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基本保持沉默,金融利益集团也对放松监管和推进金融自由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此期间,新技术的宣传和应用首先集中在电力领域和汽车领域,自由竞争大幅提高了主要领域的产业集中度和垄断度,劳资矛盾随着经济繁荣有所缓和,但弱势农业相对衰退,填补了产业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经济投机性增强等各种风险 无论如何,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创造了有名的柯立芝繁荣。 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在强大的产业和金融利益集团的作用下,从克林顿到布什政府都采取了经济自由化的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经济放任的程度和监管的放松与里根政府的方法相近或更高。 在此期间,新技术的宣传应用带动了新闻通信产业和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业的繁荣已经出现,美国经济无疑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悠久的繁荣,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前流传下来的商业周期已经存在。 在两次繁荣中,经济自由放任与公司创新精神的发扬相辅相成,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与之后危机的发生有着某种逻辑关系。 很明显,发达国家发生了制造业衰退,更多的劳动者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过度负债的经济模式充满了风险。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3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优势是少数人占了很多社会财富(见图2 )。 。 在大萧条期间出现的是个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形式是实体经济的生产能力过剩和比较有效的诉求不足。 这次危机与全球化、互联网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虚拟化程度的提高、不同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有着越来越多的关系。 但最突出的是,生产资料的名义所有权与实质支配权分离,权力集中在虚拟经济行业的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分配差距不仅出现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也出现在以前流传下来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全面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三角形循环,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资源丰富的国家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发达国家通过债务支出拉动着新兴市场国家的生产能力利用。 虽然形式上的变化很多,但产能过剩和缺乏比较有效诉求的矛盾仍然是首要矛盾。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4 .在公共政策空之间被挤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采用的民粹主义政策一般是危机的后盾。 技术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带来的心理压力,常常引起社会人士的不满,执政期间无法改变现状,在选票政治的推动下,政府宣扬民粹主义政策、安抚民心的趋势越来越大。 在上一次危机中,美国总统承诺各家后院有两辆车,各家锅里都炖着鸡。在这次危机发生前,两位总统承诺要提高住房拥有率。 (在1995年美国住房和城市快速发展部发表的《国家住房战术》中,克林顿提出要使住房拥有率在本世纪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10月,布什在华盛顿竞选连任的演讲中说,每个家庭搬到自己拥有的房子里都会觉得美国比其他国家强。 欧盟各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税收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但社会福利支出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社会福利安排呈过度化趋势,但大部分政治家难以有压缩福利的决心和胆量。 恐怖主义公约改变了公众对福利的期望,提高了对政府的依赖度,放松了自身的奋斗决心,是一种极其负面的腐蚀剂。 致命的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期望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就会逆转,形成轻视权威、拒绝变革、敌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 而超过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则成为相应的习性,这种习性在政府和民间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当前的欧洲主权危机中充分表现出来。 就此问题,桥水投资基金戴利欧在和谐举债的文章中,对政府和民间举债的过程作了精彩的描述。 文案显示,每隔70年左右的高负债都会伴随经济危机,在此期间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负债增长大幅超过税收能力。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5 .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相信一夜之间就能致富的理由。 两次危机前的产业神话和收入分配中出现的巨大差距,常常会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心理状态发生变异。 那种改变社会地位的急切心情,促使大众开始追求一夜暴富,人们开始相信各种投机奇迹。 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健忘空前,很少有人能经受得住泡沫产业的诱惑。 社会心态具有普遍性,在以宽松的货币环境和杠杆率提高为实质的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动用高额杠杆进行了高风险的投机,催生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大萧条之前是股市泡沫,这次危机之前是房地产泡沫。 正如加尔布雷思所说,当经济处于过度繁荣状态时,没有人不相信泡沫会持续膨胀。 人们不是找理由让自己理智,而是找理由相信盲目冒险的正确性。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制度条件下,人类这种自我膨胀缺乏说服力和理性无疑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由此也可以提出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是否具有永恒性的疑问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6 .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有关。 在两次危机之前,最便利的手段是采取更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发股市泡沫和投机狂热。在此次危机前,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宽松监管、次级贷款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在泡沫导致支出上涨的压力下,货币当局被迫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冲破泡沫,改变投机者的心理预期,迟早会发生的(见图4 )。 两者的第一个区别是,1929年大萧条是尚未确定的宏观经济理论指导,但这次金融危机是宏观经济政策长期遵循政治选举目标。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形势缺乏正确的理解,大萧条时期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的决策人几乎没有总诉求管理的意识,而这次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对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和美国作为货币储备国应该实行的货币政策认识不充分。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7 .危机爆发后,决策者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经济问题的政治意识形态化三大挑战,市场力量持续挑战令人信服的政府政策,使危机局势进一步恶化。 在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主要国家在应对政策上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特别是在应该行动的时候总是错过时机,在应该采取宏观扩张政策的时候采取紧缩政策,在应该进行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时候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压缩社会福利,在应该推进结构改革的时候重复艰难的脚步(法国、希腊、西班牙等的民意普遍 极右势力明显抬头,大选年政府必须迎合民意,有利于处理债务问题的政策难以实施,欧洲债务风险迅速上升)。 这些明显的错误事后看起来很奇怪,但对当事人来说很难实施正确的政策。 因为,大危机一生中往往只发生一次,决策者没有经验,面临着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经济问题政治化三座大山。 政治家被短期舆论绑架,锁定在政治进程中,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是普遍的行为模式,在最近的希腊危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并且,在市场大幅波动中获利是大金融资本的利润追求性。 在国家稍弱的政府政策面前,国际金融市场力量往往起到举足轻重、风生水起的作用,这种力量与在野的政治力量结合,威胁着执政者的立场。 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市场在两次危机中的力量绝不是高度政治化的力量。 如果只从经济角度认识问题而忽视政治属性,就会犯严重的评价错误。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8 .危机的快速发展有特定的扩张模式,在它完成自我扩张的逻辑之前,经济复苏不可轻视。 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些是有点小概率的事,好像是由运气决定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旦经济从正常状态过渡到危机状态,它就会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开始循环。 危机从经济大幅跳水开始,大多从泡沫经济崩溃到失业率上升,从经济困境恶化到社会矛盾激化,从经济社会行业转移到政治行业乃至军事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面对超高的负债率,首先在财政上采取紧缩政策,去杠杆化的过程开始,然后经济泡沫破裂带来的经济压力往往会通过货币贬值和债务重组得到缓解。 而且,在经济没有好转之前,通货膨胀的上升和股市的繁荣经常会带来虚假的复苏,但很快就会探寻经济的二次探底。 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就是如此,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金融危机一度得到缓和,但欧洲都柏林危机出乎意料地全面恶化,系统性风险迅速上升,世界经济有可能从此进入第二个危险期。 同样,国内矛盾一旦激化,就会将责任转移或推给外部。 危机的自我展开只有经过完整的过程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点,一旦发生大危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上次大萧条最极端的情况是希特勒通过民选方法上台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特别重要的是,在危机的自我逻辑实现的过程中总是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一连串的失控和误判也经常发生。 目前,欧洲都柏林危机正在深化,中东局势不明朗,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此次危机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见图5 )。 。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9 .危机只有迅速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能反过来推出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案,这个处理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大萧条之后,世界在绝望中发生了凯恩斯革命。 在这次危机中,凯恩斯理论再次获得生命力,但老龄化、全球产能过剩、资源约束加强导致潜在产能下降、劳动力市场更具粘性、单纯扩张总诉求的政策碰到了天花板。 然后,出现了全球通货紧缩压力、欧洲主权债务恶化等带来的负面效应,世界经济再次进入了非常困难和复杂的状况。 前一阶段兴起的心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相结合的许多研究备受瞩目,当前兴起的国家资本主义呼声高涨,表明世界正在等待理论创新。 这次理论创新有可能围绕世界经济最本质和最困难的问题展开。 加上世界上出现的总控诉萎缩和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全球宏观配置失衡的局面,一点点的国家经济增长陷入困境,带来本国的社会政治问题,迅速传染给世界,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还没有定下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单个国家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但大国相互合作十分困难,需要提出可行的方案来处理这一全球许多复杂的问题。 我们看到全球经济恶化再次产生巨大的倒退力,这在最近结束的欧盟峰会上已经出现。 另外还发现,尽管理论创新非常重要,但全球经济能否摆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运气因素,充分体现在1929年大萧条末期。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10 .危机具有很强的再分配效应,会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巨大变化。 基辛格定律可能会被重新验证。 基辛格在他着名的《大外交》一书中明确指出,世界每100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世界大国。 这一评价有可能被两次危机所证实。 大萧条后,世界经济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元占主导地位,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诞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次危机发生后,世界快速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诞生了二十国集团( g20 )平台,世界实力急剧变动,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不仅对生产力快速发展有破坏作用,还有积极的创新作用,还有更强的再分配效果。 总之,大危机分配的不仅是一国国内的财富,也是国家间实力的对象。 危机的再分配效应不可抗拒,世界经济秩序将继续稳步、不可逆转的重大变革(见图6 ) 。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四.三点政策思考

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想成果,受到了很多启发。 考虑到我国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在众多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中,我想首先考虑三点。

1 .确立底线思维的做法,对有可能发生危机的最坏情况提出预案。 的结论与当前欧洲都柏林危机加速恶化的形势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底线思维的思想途径,为危机态势做好最坏的准备,并为应对突发外部冲击和震荡做好了长期的准备。 目前,必须预防两种情况。 一个是危机高涨引起的巨大外部振动。 二是危机将导致灾难转嫁给一点点国家,走向变相的战争。 这两个场景最近出现的是概率很低的事情,但需要防患于未然。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2 .把握我国战术机遇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好处与全球好处的最大交集。 从比较研究的结论也可以看出我国战术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经济意义上讲,在此次危机之前,我国的战术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资本的流入,我国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的中心。 此次危机发生后,世界进入了总诉求不足和杠杆化的漫长过程,我国的战术机遇主要是国内市场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发达国家出现的技术并购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 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些实质性变化,认真拆除我国和大国经济区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巨大优势交汇,确定提出应对世界增长困境问题的对策,在外部条件明确后,切实实施。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3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做好重大课题的实务先行研究。 比较研究结论还表明,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集中力量搞好自己的事情都是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 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务,切实集中力量和要点,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 我国正处于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建议集中力量对要做好的事情进一步开展务实研究,特别是要提高全球视野,提高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参考文献

1.(英)罗伯特·; 滑雪滑雪滑雪,《凯恩斯传》,三联书店。

2.(美)亨利&米迪多; 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

3.(法)古斯塔夫·; 勒庞,《乌合的大众心理研究》,新世界出版社。

4.(美国)约翰·; 肯尼斯&米德; 加尔兹,《1929年大暴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美)约瑟夫·; 熊彼特,《经济快速发展理论》,北京出版社。

6.(美)比尔&米德; 布雷森,《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

7.(美)威廉&米德顿; 曼彻斯特,《荣耀与梦想》,海南出版社。

8 .丹尼丝&米德; 加尔等,《欧洲史》,海南出版社。

9.(美)卡门·; 莱因哈特、肯尼思·; 罗格说:“这次不一样吗?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本·; 伯南克,《大萧条》,东北财经出版社。

11、(美)哈罗德·; 埃文斯、盖尔&米德; 巴克兰,《美国创新史》,中信出版社。

12 .岳西川,张卫星译,《美国历代总统就职演说》,中央翻译出版社。

13、(美)马来·; 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美)克里斯托弗&米德顿; 西斯,宏观经济学和做法论,《社会经济体制比较》年第6期。

15、(美)亚瑟·; 路易斯,《成长与变动》,华夏出版社。

16、(美)拉斯&米德; 特德,《无法逃脱的经济周期》,中信出版社。

17、(美)罗伯特·; 希尔,乔治·; 阿克罗夫,《动物精神》,中信出版社。

18.(英)安格斯·; 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美)阿米蒂奇·; 舒雷斯,《新政vs大萧条》,中信出版社。

20 .米尔顿和米德; 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1. 2007年以来《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的一部分。 2007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一部分。

本研究报告的课题组组长刘鹤总报告执笔人刘鹤、课题组成员王志军、蒙剑、祝丹涛、李素明。 初稿定稿后,分别征求了吴敬琏、樊纲、易纲、李扬、韩文秀、卢迈、刘春航、魏加宁、蔡洪滨的意见,还征求了中央财阀内部杨伟民、蒲淳、刘国强、尹艳林、赵建的意见。 作者衷心感谢这些同事的意见。

“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本文载有《比较》年第5期,另一版本于《管理世界》年第3期发行。 该研究报告均由刘鹤主编:《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年2月版。

本文:《“刘鹤:中国必需这样规避经济危机!”

免责声明:凤凰湟盘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